从当下再出发 运动员的“重启”时刻
2025-09-19 14:43:36
综合新闻
作者:直播吧
竞技体育场没有永远的赢家,也没有跨不过的低谷。对运动员而言,每一次站上领奖台或是遭遇挫折,都是新旅程的起点。羽毛球女双选手贾一凡在掌声中放下荣誉,以清零心态与新搭档开启女双征程,探索新的可能;射击选手胡凯从洛杉矶奥运周期重新出发,站在世界杯四连冠领奖台展望未来;射箭小将朱静怡不纠结过去的得失,从挫折中重拾信心,在世锦赛取得突破后继续攀登。这份"重新开始"的力量,让他们不断遇见更强大的自己。
贾一凡:选择清零的勇敢者
在体育领域,主动开启新程是勇者的选择。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贾一凡正是这样的勇敢者。在国羽队反映出第三个奥运周期的当下,她选择与陪伴十余年的搭档陈清晨告别,转而与"00后"张殊贤配对,一切归零重来。
洛杉矶奥运周期选择重启,是贾一凡备战巴黎时就定下的规划。"目标是成为能带动他人的冠军。"备战期间,教练和朋友常这样鼓励她。贾一凡像队里的"小太阳",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能感染身边每个人。
从零再来并非易事。与张殊贤搭档初期,传统的失败处理方式行不通。"总想快速摆脱失败,却不肯真正面对。"她坦言。"如果太依赖经验,惯性会让人放松警惕,必须时刻保持新人的学习状态。"
"我对胜利的渴望从未减弱。"贾一凡始终斗志昂扬。巴黎夺冠后,她的内心依然对每一拍、每一分保持着强烈欲望,重新出发需要的勇气远超预期。国羽体能组组长刘杰见证了她从东京周期到现在的变化:"她的积极能带动身边人,现在更自信成熟了。"
经历归零的挫折后,贾一凡开始针对性调整与张殊贤的配合。场上,她化身"小教练"传授经验;场下,鼓励搭档主导赛后采访,引导其表达,赢球后一起做可爱的表情。这些改变逐渐见效:"凡贤"组合配合更默契,战术执行速度提升,目前世界排名升至第四。"现在配合更系统,衔接速度还在加快,整体状态向好。"她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伤病是绕不开的挑战。奥运会后训练系统中断,体能下降叠加旧伤复发,今年夏天她为缓解肩伤打封闭,连手腕旧疾也再次发作。但贾一凡认为这些都可控:"我和陈姐(陈清晨)有丰富的经验,身体、心理、技术都有成熟方法。"
"有凡姐当搭档,感觉多了位指导。"新搭档张殊贤说。刘杰评价:"她现在基本能自我指导,对伤病、体能、技术都有研究,我们只是辅助。"
带着经验重新出发,今年贾一凡收获许多"第一次":和搭档首战世锦赛、首夺世界杯超级300冠军。刚结束的中国香港公开赛上,"凡贤"组合拿下世界杯超级500冠军。"刚配合一年,遇到了不少问题,但我们保持轻松心态解决。"静下心来,她发现清零后的心态让赛场更沉稳。
谈及目标,贾一凡期待与搭档首战世界杯总决赛:"希望带着更多'第一次'往前冲。"
胡凯:不被冠军定义的追光者
在2025年国际射联射击世界杯宁波站,胡凯连续站上男子10米气手枪和混合团体双项目的冠军领奖台。下台后,他立刻回到安徽队备战全运会,向新目标发力。
四年前陕西全运会,19岁的胡凯在资格赛险胜后,以黑马之姿击败东京奥运第六名的张博文,摘得男手枪冠军。最后一枪10.9环射出满环时,他紧握拳头轻拍大腿,抒发激动。那时的他说:"下一个目标是国家队,参加国际赛事。"
凭借全运会冠军的光环,胡凯在巴黎奥运周期备受关注,表现也证明潜力非凡。此后他进入国家队打磨技术、锤炼意志,2023年成都大运会包揽男手枪和混合团体双冠,还在世界杯、亚锦赛摘得奖牌。2024年巴黎奥运选拔赛,他差积分未达标,一度迷茫。
"即便努力,客观因素也可能影响结果,我能把握的是每一枪的发挥。"调整心态后,他放下包袱,把每天当新起点。
洛杉矶奥运周期归队,冬训开始的他就展现出良好状态。今年4月参加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杯,4月3日男手枪决赛中,他射出职业生涯首枚世界杯金牌。"那天既是生日,也是新赛季开端。"他难掩兴奋。此后秘鲁站以246.4环夺冠(距尘封6年的世界纪录仅差0.1环),慕尼黑世界杯包揽双金,9月世界杯再添两枚金牌,成功锁定总决赛名额。这段四连冠历程中,他保持稳定心态:"不会因连胜影响状态,按计划一步步来。"
在外界看来他总拿冠军,但他清楚自己仍有不足:"有时运气好,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技术和经验都要加强。每场比赛都当锻炼,为目标努力。"
他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像马龙那样的顶尖选手,但短期只要求自己:"调整好心态,尽力争取,慢慢进步。"
面对全运会,他摆低姿态:"国内高手如云,我这次主要是锻炼自己。"
朱静怡:不设限的射箭新星
在韩国光州举行的2025年射箭世锦赛上,19岁的朱静怡首秀便摘得反曲弓女个人银牌。下台后她坦言:"不给自己设限,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。"
首次亮相世锦赛,朱静怡参加女个人、女团体、混合团体三项。个人排名赛首日,她以691环刷新最佳成绩,位居第二。下午团体淘汰赛中,中国女队止步8强,混合团体1/8决赛折戟16强。"佳蔓姐说比赛未结束,要把心态调回来。"赛后教练和队友帮她调整。
次日,朱静怡放下团体赛情绪,从个人淘汰赛开启征程。一路晋级4强,半决赛击败印尼选手后,她在金牌赛对阵韩国名将姜彩瑛。上场时脚步轻快,挥过镜头,虽未夺冠,却打出了中国队的精气神。"金牌赛能发挥已很开心,以前1/8、1/4决赛总输,这次告诉自己只是来射箭,不强求结果。"她表示。
小学毕业时,朱静怡课余开始练习射箭。"第一次见弓箭觉得有趣有挑战,想拉更'高级'的弓。"她回忆,从木弓到铁弓,再到专业反曲弓。进入上海队、国家队后,运动轨迹上升。
去年年底的伤病是最大挫折。从世界杯韩国站到亚洲杯的连续征战让反曲弓右手抬不起,吃饭穿衣困难。检查时医生的话击痛了她:"以为只是普通劳损,结果说我伤得这么重。"她一度动摇:"还要这么拼吗?"微创手术后身体恢复,但冲劲减弱。
冬训入选国家队后,队伍约谈帮她解开心结:"我要回到最佳状态,继续拼搏。"朱静怡坚定信心,但更重视训练质量:"练到目标为止。"解开心结后,她状态回升,今年世界杯拿1金2银,世锦赛站上领奖台。
赛场上的朱静怡有股"狠劲",团体赛常鼓励队友。每一次拉弓放箭眼神坚定。凭借世界杯出色表现,她已锁定世界杯总决赛席位。一个月后,她将在南京重新出发。
来源:中国体育报